高血压是全球疾病负担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导致70%的脑卒中、50%的心肌梗死、50%的心力衰竭,所致死亡占所有心血管病死亡的64%、占全部死亡的25%。
2019年有数据显示:
我国有3亿高血压患者,9600万隐匿性高血压,3.86亿高血压前期,10年后50%进展为高血压,而高血压整体控制率在9.7%,高血压防治能力严重不足。
2015年中国城市公立医院、县级公立医院、城市社区、乡镇卫生院、实体药店和网店三大终端6大市场高血压药物销售额为382亿元,同比上一年增长了10.72%。
2015年我国降压药市场规模为583.7亿元(按终端零售价计),较2014年增长13.5个百分点,占据心血管系统药物22.8%的市场份额,同比上升4.7%。
看看我们身边那些身患疾病的人: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痛风、乙肝、脂肪肝、甲亢、关节炎、胃炎、严重失眠、癌症等,面对这一大堆常见慢性病,通过药物可以将疾病治愈?其实药物顶多就是将慢性病症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能做到这一点已经算不错了。
这涉及一个问题,即高血压的严重程度,根据血压最高值可以将高血压分级为1级、2级、3级,如果血压尚未控制达标,可能是现有药物疗效有限,可以适当加量,也可能需要加用其他种类降压药辅助降压,当然还有可能是因为日常生活习惯的问题,如食物中摄入过多盐分、熬夜过多、情志因素也可导致血压控制不理想。
药物依赖性是专用术语,又称药物成瘾或药物成瘾性,也俗称“药瘾”,是指药物长期与机体相互作用,使机体在生理机能、生化过程和/或形态学发生特异性、代偿性和适应性改变的特性,停止用药可导致机体的不适和/或心理上的渴求。用药者可以对一种以上药物产生依赖性。
总之,不是为了医疗需要,而是由本人主动连续地或周期性地使用药物,造成轻重不等的慢性或周期性的中毒状态,称为药物依赖。
药物不良反应,广义的药物不良反应包括因药品质量问题或用药不当所引起的有害反应,包括药物的副作用、毒性作用(毒性反应)、后遗反应(后作用)、过敏反应、特异质反应、抗感染药物引起的二重感染、依赖性以及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等。
这些不良反应有些是在药品本身含有杂质或用药不当时出现,有些在质量检验合格、临床上正常用法和用量的情况下即可发生。
近些年来,药物的滥用以及药物过度对人类健康造成的二次伤害已不是新鲜事,减少药物的使用,让身体免受药物的侵害,推广非药物疗法,是人类健康的新途径。
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颁布后,健康产业如雨后春笋般日益壮大,其中建立在“治未病”基础上的“非药物疗法”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发展非药物疗法,预防重大疾病的发生,是健康的选择!
1、非药物疗法简便易行,便于普及推广应用,对边远、贫困地区适用性更强。
2、适应治疗的范围广,针对性治疗可以迅速、有效地缓解患者病痛,提高民众幸福指数。
3、非药物疗法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尤其是儿童疾病预防方面,不但可以保障儿童的健康,减少药物对儿童的危害,而且可以增强他们的体质,提升未来我国国民整体健康素质。
4、非药物疗法对降低医疗费用,进而减轻医保体系的社会负担和财政的经费压力有显著作用。
5、在无药或少药的突发紧急情况下,可以现场独立处理,方便快捷有效,如抢险救灾。
6、缓解由于制药产业"三废"排放而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
7、非药物疗法的应用还可以在社区、家庭推广普及,一定程度上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由"以药养医"带来紧张的医患矛盾等问题。
吃药也好,预防也好,最终的目的都是健康的身体!
我们要合理正确的运用药物治疗,药物可以少服就少服,同时要正确看待非药物疗法,毕竟药也不是万能,两者相辅相成,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