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中线粒体对红光吸收最大,可以使全身氧气90%被线粒体吸收、进行氧化磷酸化,合成更多的三磷酸腺苷(ATP),给细胞直接提供能量。可以增加红细胞的变形性和流动性改善血小板聚集性,降低血液黏稠度和降低血脂。线粒体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氧化磷酸化,合成ATP (三磷腺苷),为细胞生命活动直接提供能量。线粒体中的细胞色素氧化酶是光子作用的受体,红光照射后,可以促进合成,产生的ATP用于细胞代谢,从而维持细胞功能。试验证明,红光照射20min可以使HeLa细胞的ATP增加190%。贾丹兵等发现,红光照射过的动物肝脏,骨骼肌及血液中的NAD、AMP、ADP、ATP等能量物质含量增加,7—10d才逐渐下降到正常水平,表明红光照射具有增加ATP的能力。红光的应用广泛,在这些临床应用中展现出了重要作用!在临床工作中鼻科医生们发现鼻中隔黏膜局部缺血是鼻中隔穿孔的早期表现,如果能有效改善鼻中隔黏膜的缺血状态,就能大大降低鼻中隔穿孔的风险。
吉林大学第二临床医院,从2008年开始对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后,发现鼻中隔黏膜局部缺血的患者进行鼻部红光理疗以预防鼻中隔穿孔的发生。将30例行鼻中隔成形术,术后发现鼻中隔黏膜局部缺血的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红光理疗组(即实验组),另一组为常规治疗组(即对照组)。
实验组每次进行鼻部红光理疗15min,再以浸有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及金霉素软膏的明胶海绵贴敷于鼻中隔缺血处黏膜;对照组则仅给予后者治疗,观察两组鼻中隔黏膜恢复时间。
结果:实验组患者鼻中隔黏膜恢复时间为(10土3) d,对照组患者鼻中隔黏膜平均恢复时间为(14土3) d,两组经统计学检验,P< 0.01,差异有显著性。结果表明,红光理疗可明显促进鼻中隔成形术后鼻中隔黏膜缺血状态的恢复,有利于预防鼻中隔成形术后鼻中隔穿孔。
红光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江西省赣州市妇幼保健院做临床观察,治疗组用红光治疗仪(A组)对准面部下关、颧鶻、地仑、迎香4穴,每次照射30min, 1~2次/d,7d为1个疗程;而对照组(B组)用针灸治疗,取穴睛明、攒竹、下关、地仓、口禾鶻、迎香、足三里、合谷、颧缪等穴位,辨证论治进行选穴。
治疗结果: A组治愈率为91.6%,好转率7.6%,无效率0.8%; B组治愈率为83.3%,好转率12.9%,无效率0.8%。共治疗48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其中A组和B组各24例。
作者认为红光治疗效果好的原因是其光化学作用而不是传统的热作用,其光化学作用增加了过氧化酶的活性,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促进蛋白合成和三磷腺苷的分解,使白细胞吞噬力加强,促进神经修复功能。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胡琴将80例慢性皮肤溃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红光照射联合传统药物外敷,对照组仅给常规药物治疗。这些患者中包括外伤性伤口感染、下肢静脉曲张破溃感染、糖尿病病人手术后伤口感染、烧伤后感染。
治疗结果示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李红林报道用金创抗菌膏联合红光照射治疗慢性皮肤溃疡90例,其中治疗组、对照组各45例。治疗60d以后进行观察,治疗组痊愈率71.11%,对照组为44.44% (P<0.05)。有明显差别,创面平均愈合时间,治疗组为39.37%士12.55%,而对照组为45.22%士11.00%。
戴筱英报道用LED红光治疗糖尿病坏疽患者12例,其中位于足背5例,足趾7例。
该作者将12例糖尿病坏疽分为治疗组8例,对照组4例,两组均采用控制血糖和抗感染的治疗。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3W的LED红光治疗,光斑直径5cm,照射距离5cm,对准病灶直接照射,每次照射1~3个部位,每次10min, 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1周,治疗后观察溃疡面的生长,细菌培养和足背动脉情况和愈合天数。
治疗结果:治疗组15~20次治疗溃疡面明显缩小,其中3例创面愈合,足背动脉搏动均增强,创面细菌培养转阴,而对照组治疗后3周,溃疡面、足背动脉搏动及细菌培养均未见好。
东莞市清溪医院李卉等报道对就诊的酒渣鼻轻、中度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二组患者同时服用多西环素100mg,每日2次,均治疗4周,治疗组同时给予窄谱红光治疗,1周,每日2次,观察两组治疗后疗效,治疗组有效率为86.6%,对照组有效率为7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现有不良反应。
李卉等还用三种方法进行比较,将就诊的酒渣鼻轻、中度患者130例分为三组,A组50例(窄谱红光治疗+多西环素),B组50例(多西环素),C组30例(克林霉素凝胶治疗)。
治疗结果:A组有效率为88%,B组有效率为74.0%,C组有效率为63.3%。结果证明,酒渣鼻早、中期患者采用窄谱红光联合多西环素治疗的效果最好。
以上内容,均摘自书籍《LED红蓝光疗法及临床应用》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主编:朱平 赵宗平